記憶永恒
——寫給母校百年華誕
唐 德 炎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我們的母校今天已經一百歲了,在這漫長的一百年中她經歷了創(chuàng)建、擴大、動蕩、戰(zhàn)亂、新生、發(fā)展、輝煌、惶恐、動亂、復蘇、振興、再輝煌等幾個階段,終于走到了光輝燦爛的的今天,迎來了無比榮耀的百年華誕。我對母校前四十年那段飽經風霜、歷經坎坷的歷史,知之甚少,而真正認識、了解、熟悉海中是從一九五二年秋季第一次踏進海中大門開始的(那時我才十一歲),六年的學習生活給我留下太多太多的美好回憶,雖然也已過去了六十年,但有的仍然記憶猶新。
高唱校歌,建設人民新海中
“海中,海中,全體師生員工是一家,是一家。我們大家團結起來建設人民的海門中學??矗覀兇蠹覉F結緊力量大。聽,我們歌聲嘹亮到處都飛揚?!边@是六十年前飛揚在海中校園里的一支歌,雖然歌詞并不華麗,旋律也并不優(yōu)美,但卻易學、易記、易唱,而且具有意想不到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埋在我的心底,成為永恒的記憶。這首校歌的核心思想是:全體師生員工緊密團結起來,建設人民的新海中!解放初期,母校由縣立海門中學、東南中學、私立海門中學合并而成并命名為“江蘇省海門中學”,當時的校園條件較差,限制了學校的發(fā)展,所以首要任務是建設一所新的海門中學。在校歌感召下,全校師生員工積極參加植樹建校勞動,這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樹立愛校觀念、培養(yǎng)勞動光榮的思想和形成“尊師愛生、團結互助、熱愛勞動”的風氣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上級教育部門和海門縣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全校師生員工的努力下,花了兩年時間,在一九五四年建成了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新校園:標準教室、教師辦公室、資料室、宿舍,學生廚房、飯?zhí)?、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學?;驹O施初具規(guī)模。暑期后全校師生全部遷到新學校上課。嶄新的校園給了我們美妙的希望。從此學校走上了突飛猛進的快車道。
倡導團結,創(chuàng)建學校新風尚
?? 建校需要團結的力量,辦學更要團結的精神。學校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大力倡導“尊師愛生、團結互助”的新風尚,因此,“團結”是當時海中校園的主旋律,也是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準則,人人講團結、事事講團結。從東南中學過來的一批領導、教師、學生帶來了老解放區(qū)的好作風、好思想,當時的學校領導陳象新校長待人比較親切;袁世邁主任善于做思想工作,熱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深受同學們的信賴。俞茂林、秦國詳、陳天平、顧士云等老師,經常深入課堂、宿舍了解學生情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他們熱情誠懇、態(tài)度和氣,樂意幫助學生解決困難。俞茂林老師每周的十分鐘的時事講話言簡意賅、生動有趣,同學們非常愛聽。他們的榜樣作用促進了師生團結,推動了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一個“尊師愛生、團結互助”的新氣象開始在校園里形成。我班的語文老師管德誠,身患殘疾,行走不便。同學們在上課前爭著把椅子放在講壇上,讓管老師累的時候坐坐。當時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勤勞樸實,樂于助人。高中部的同學更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關愛初中小同學。記得那時的女生借宿在華新旅館里,住房條件差,設備簡陋,高中方瑞芝同學協(xié)助老師管理女生宿舍,關心同學的生活起居,指點、幫助她們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寄宿生之間都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有的主動為大家提前打好洗臉水,有的把家里帶來的零食給同學們分享。當時學校還號召全校同學進行“散步談心” 活動,利用晚自習前的休息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集體散步,邊走邊聊,交流思想,討論問題,以達到促進了解,增強團結的目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學校生活過得其樂融融、親密無間,同學們都說海中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狠抓教學,實現辦學新目標
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和諧的校園氛圍,為學校全面開展“以教學為主”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學校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兼班主任或兼課,領導率先垂范的榜樣作用大大激發(fā)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敖?,諄諄而授;學,孜孜以求”這是當時海中教學的一大特點。知名教師、主課教師果然個個能嚴謹治學、精益求精,重視“雙基”教學,深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就是副科老師也是一絲不茍、孜孜不倦,上好每堂課。例如我初一時的體育老師張文廣,身材不高,衣著整潔,十分精神。上課非常認真,口令有力、講解清楚,難能可貴的是,他每堂課都能給我們做示范動作,正確到位。而且張老師每天早上把一塊大墊子放在教室前邊的空地上,讓同學們自己練習,晚上、雨天收起來,天天如此。我一有空就在墊子上做前后滾翻、三角倒立等。張老師的熱愛體育教育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感動了同學們,所以我們不但喜歡上體育課,而且熱愛器械運動,對雙杠、跳箱、墊上運動等都很感興趣。再如生物老師徐景石,他一邊參加華師大的生物函授學習,一邊教我們的人體解剖生理學,他講課生動、清晰、透徹,深受同學們的喜歡。學校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還重視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如團隊活動、主題班會、時事講話、周末晚會、體育比賽等等。尤其是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是當時海中的一大特色。記得我在初中時,學校掀起了跳集體舞的熱潮。這是由校學生會文娛部牽頭、班文娛委員組織的一項調節(jié)身心的活動,在課余活動時間同學們以班為單位一起到操場或空地,圍成一圈,邊唱邊跳,樂不可支。我是班文娛委員,除平日帶領大家跳舞外,我還組織、排練、安排我班同學參加全校的集體舞比賽。這對于才十二、三歲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此外,學校還經常舉辦文娛晚會,陳平、范燕華同學表演越劇梁祝中的“樓臺會”,無論扮相還是唱腔均可與專業(yè)劇團相媲美,博得了大家的贊譽。老師們也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在自己的宿舍前吹拉彈唱,管德誠老師的京劇“蘇三起解” 唱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至今印象深刻。當時的海中可謂是:歌聲、笑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校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那時還沒有“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可我們海中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非常符合毛主席在一九五三年提出的“三好”(即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要求。學校重視主課副科一起抓,課內課外一起抓,品德學習一起抓。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就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樸實無華、表里如一。所以學校的教學質量蒸蒸日上,學校名聲與日俱增。一九五四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中學,從此學校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學校光彩,學生光榮。從此以后,學校有了辦學新標準,學生有了奮斗新目標。正當母校蓬勃發(fā)展、欣欣向榮的時候,一九五七年的整風反右運動終止了永遠值得我們留戀和懷念的美好的校園生活……。
彈指一揮間,母校已悄悄地走過了百年。百年滄桑,百年馳騁,鑄就了今天的燦爛輝煌?!鞍倌昀闲!辈⒉焕?,而且也永遠不會老。百年華誕僅僅是個里程碑,她將一如既往,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為國家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永不停息。
我堅信:我們的母校一定會昂首挺胸健步走向下一個百年,更下一個百年……。??
???????? 百年磨礪到如今,植德樹人建功勛。
???????????? 萬千學子共祝愿,百歲母校永年輕。
????????????????????????????????????????????????????????????????????????????
贊同
?
?